第三十一章 伯樂我有,壓榨為主(下)(1 / 3)

小說:春秋小領主 作者:赤虎

第三十一章伯樂我有,壓榨為主(下)

在管仲的“金(銅)鹽”政策下,當時的食鹽成了奢侈品,而晉國是內陸國家,雖然就近有座鹽池,有座銅山,不怕齊國的經濟大棒,並從齊國嘴縫裡奪得霸主地位,但在國內,民用食鹽還是昂貴的。

不過,老百姓的智慧是無窮的,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管仲讓食鹽成為奢侈品,老百姓就醃鹹菜,以此鑽食鹽政策的空子。

隨著管仲政策的推行,春秋時代就誕生了“菹法(也就是醃鹹菜)”以加工蔬菜,並出現了多種多樣的醃製品,此外還有臘、脯等鹹肉幹、鮑魚、鱐等鹹魚乾的流行……於是,中國獨特的鹹菜文化誕生了,現代人也把這種文化稱之為“醬文化”——據說,這“醬文化”的極致就是:“我是來打醬油的”。

趙武的瓦罐裡,肉糜粥沒有鹽分,也沒有醬油,但趙武像個熟練的春秋人一樣蹲在地上,把那碟鹹菜倒入粥中,從提籃裡摸出一雙青銅筷子,在粥裡攪拌一下,而後拿起大餅,捲起肉脯,喝一口粥,啃一口餅。

餅是當時晉國最流行的食品,晉文公流亡的時候,文公夫人提前為他烙了一個星期的大餅,烙好的大餅堆滿了一輛廣車。晉文公依仗這些大餅,連續穿過衛國、曹國的荒野,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回國後,他認為最好的食品是大餅,於是,大餅就成了晉國的貴族食品。

晉文公的事過去兩百年了,現在大餅已成為晉國士兵的普通食物。

趙武餅裡夾的肉脯也有意思,這肉脯其實跟春秋時代的肉脯只是形狀一樣,但加工方法完全不同——嗯,也就是趙武在一次烤肉的時候,嫌煙火氣太重,於是他發明了鐵板燒,所以這肉脯其實就是鐵板上烤出來的。

遺憾的是,趙武發明的鐵板燒烤也有人看不上眼,隨後,有人改進了燒烤的鐵板,由此,平底鍋誕生了——現代西洋人把這種春秋平底鍋,稱之為“中式煎鍋”。

齊國來的車手“後”端著瓦罐蹲在趙武跟前,他一邊喝粥,一邊看著趙武毫無貴族形象,像個老農一樣蹲在地上喝粥,憋了半天,他說出一句話來:“我剛才看了,普通士兵也吃的是這些食物,只不過他們餅中的肉脯分量少了一點……如此說來,趙城計程車兵吃的真是好。”

後這句話是牢騷——百年前齊國與曹國交戰,曹國著名的賢人曹劌曾經說過一句話“肉食者鄙”,這句話裡充滿了酸溜溜的氣味,可見,連當時的卿大夫也不能天天吃肉。

趙武笑了一下,仔細的喝完瓦罐的粥,放下瓦罐回答:“其實我很窮,全晉國都知道我趙氏小武窮,我窮的趙城沒有多餘的糧食,窮的要拿熟練工匠換糧食……

這些肉都是去年秋獵儲存起來的。我們吃肉多是因為趙城雖然耕地少,但領地裡都是大山,不產糧食產野獸,所以我們吃的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