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頭髮(1 / 3)

小說:一代天師 作者:夏憶

《孝經》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孝之始也。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頭髮是父母精血的結晶,更是自己靈魂的棲息地。直到今天,很多地方還流行著給嬰兒剃滿月頭的習俗。但是剃頭時,基本都會保留頭頂滷門的那個位置,一是因為小孩頭骨沒有合攏,二是因為那個位置和人的魂魄有關,必須格外小心。

胎髮是嬰兒靈魂的棲息地,如一旦失去,嬰兒就會丟魂失魄,發生疾病,在古代一般由生母或婆婆,用紅紙將胎髮包好,然後珍藏起來。

古人認為頭髮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不斷生長的特點,與風水有著相同的表徵,“山以草二木為本”,一座山沒有草木生長,是一座沒有生命的山。人的頭上長髮,像草木一樣,是生命旺盛的表現,一個人頭上沒有頭髮或者是被剃掉的,人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會傷害到性命。

所以那時候就把剃光頭髮作為一種懲治重罪的刑罰,體現了我們華夏民族對頭髮的觀念。多數人視頭髮為生命的組成部分,一生都不敢毀傷。削髮甚至會被看作和砍頭是同一種刑法。

因此,給罪犯剃光頭,是一種十分嚴酷的刑罰,透過損傷軀體的行為,剃掉象徵生命的頭髮,造成罪犯精神上“人所賤棄”的巨大壓力。就是到現在,凡入獄犯人,一犯刑法,即採取剃光頭的懲罰。

而一具屍體埋在土中,皮肉內臟都會先腐爛,頭髮卻能保留到最後,這也就成了鬼魂寄託於原肉身唯一的渠道。

查文斌採集頭髮,便是為了收這個鬼魂。

“閭山派與茅山派是極為相似的門派,是福建本土巫術和中淨明道、靈寶兩派糅合起來的產物。它的咒符陣法,霸道、兇狠,陰中帶毒。這個派系的人極少出福建活動,因為他們基本沒有山門,都是以父傳子,或是舅傳外甥這種家族傳承模式。與茅山派不同,他們極少講究道,反而和巫更接近。

比如這道符,並不是用的硃砂所寫,而是用公雞血所化。要放這個女子,首先要去找一隻活的母兔子來,尤其是以待分娩的母兔為最佳。”

超子看著這四周荒郊野嶺的,急道:“我去抓……”

胖子白他一眼道:“等你抓到兔子,黃花菜都涼了,有這功夫,直接去批發市場找活的不簡單嗎?”

“那你們趕緊去,一定要趕在天亮前回來,越快越好。”

好在這批發市場和一般的買賣市場經營時間是相反的,胖子開車和河圖直奔最近的牲畜交易市場,總算是在天亮之前帶回來一筐兔子。

“買這個麼多幹嘛?”

“懶得討價還價了,實在來不及了,端一框就走了。”胖子喘著大氣道:“你找找看,這裡頭有沒有母的?”

“不用找,”查文斌看了一下時間道:“等到點了,你把籠子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