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1章 小別重逢(1 / 3)

小說:大牧場主 作者:陶良辰

大衛先生的言論,讓韓宣開啟了新思路。

遠古時期,華夏也生存著大量恐龍,因為種類特殊原因,一部分恐龍的殘骸保留下來後,演變成了化石。

古代華人發現恐龍化石,一般會當成真龍的龍骨看待,覺得它無比神奇,還有醫生將化石當成藥物,認為可以治病,反正中藥一般都是燉煮熬製而成,基本不用擔心會吃死人。

既然有文字記載以來,人們就已經能夠發現化石,相信在更早時候也有人發現過。

說不定在歷史長河中,某個部落意外發現一具恐龍頭骨化石,隨後某位族長被這種未知的東西震驚到,將它當成聖物祭拜的同時,還把它當成自己部落的圖騰,“龍的傳人”由此誕生,經過後人們加工想像,更符合人們審美觀念的華夏龍形狀出現了。

而在西方國家,人們懼怕恐龍化石,於是認為它是邪惡和力量的代表,再經過思維天馬行空的流浪詩人、作家們的口口相傳,會飛、會噴火、極具力量的西方龍形象出現了,仔細探究東西方的“龍”,或許它們都脫胎於恐龍也說不定。

許多蛇會游泳,天氣悶熱時候它們對環境變化敏感,更喜歡從洞裡鑽出來,這可能是龍具有“行雲布雨”能力的原因。

如果仔細探究,會發現更多關於圖騰的奧秘,不過這些只是後人的猜測而已,真正原因沒辦法探究出來,除非等到哪一天,人類掌握了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的技術……

在遠古時期,假如有人發現了恐龍化石,確實很有可能被打磨成一把劍,當成是族群領袖或者帝王威嚴的象徵,讓自己的權利具有起神話色彩。

韓宣此時點了點頭,表示贊同大衛先生的話,並且問他說:“以現在的技術,可以分析出製造出它的年代麼?我對這方面不是太瞭解,你才是文物鑑定方面的專家。”

“可以,但是會存在不小的誤差,接下來要對劍身材質進行取樣,會確保最大程度不讓它受到損壞,我想要邀請幾位同行一起對它們進行研究。”大衛先生回答說。

“這就夠了,隨便你怎麼辦,搞清楚之後將結論告訴我……”

韓宣說話時候,用套著橡膠手套的雙手,小心翻轉這把劍,發現依然帶有許多甲骨文圖案,另外還刻有兩個小字,他能夠認出來的寥寥無幾。

古代文字這東西,連華夏人自己都沒全部搞懂,很多字的意思都只能靠猜測,推敲出最有可能接近意思的字,所以別指望這幫老外專家們能夠弄懂。

他現在想把趙紅旗給叫過來,別看趙紅旗連小學都沒畢業,對這些東西的研究,絕對比某些專家們厲害多了,當初他一眼就認出了地下陵墓石碑上的那兩個字——帝辛,從而得知那是紂王墓葬之一。

之所以說之一,是因為華夏殷墟也有帝辛墓,據傳裡面沒有東西,只修了墓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