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字數,勿進。(1 / 14)

小說:召喚之卷 作者:浣楓

湊字數,勿進。

神魔篇[資料]洞天福地完全資料(轉)

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為主景,或兼有山水。認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眾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煉或登山請乞,則可得道成仙。分而言之,“洞天”意謂山中有洞室通達上天,貫通諸山。東晉《道跡經》雲:“五嶽及名山皆有洞室。”所列十大山洞名與十大洞天一一對應。《真誥-稽神樞》謂句曲山(茅山),“洞虛內觀,內有靈府,……清虛之東窗,林屋之隔沓,……真洞仙館也”。陶弘景注云:

“清虛是王屋洞天名,言華陽與比,並相貫通也。”二書皆言句曲山又名為句金之壇,“以洞天內有金壇百丈,因以致名”,即以“洞天”指謂山洞。“福地”則意謂得福之地,即認為居此地可受福度世,修成地仙。《道跡經》雲,句曲山(又為地肺山,七十二福地之一)“居月弗地,必度世,見太平”。多為山洞泉源,與風水觀念不無關係。道書所列福地,多為地仙、真人所主宰,是次於洞天一級的仙境。

“洞天福地”的觀念大約形成於東晉以前,編集上清派仙人本業的《道跡經》《真誥》均已提到有“十大洞天”、“地中洞天三十六所”,《道跡經》還稱引道書《福地誌》和《孔丘福地》。戰國以來盛傳“三神山”說和“崑崙山”說,但三神山是海中仙境,崑崙山則遠在西方。道教形成以後,隨著道士入山隱居、合藥、修煉和求乞成仙,群山壯麗的景色,奇峭的峰巒,幽奧的洞壑,從洞中湧出的溪流,和山中變化的萬千氣象,都足以引起共鳴並激發他們的幻想,加之原有的種種傳說,從而逐漸形成大地名山之間有洞天福地的觀念。早期道經如《抱朴子內篇》《真誥》等都講到,欲求神仙,須登山請乞、入山居住或合藥。葛洪按引仙經,其中提到華山、泰山、霍山、恆山、嵩山、少室山、長山、太白山、終南山、女兒山、地肺山、王屋山、抱犢山、安丘山、潛山、青城山、峨眉山、山、雲臺山、羅浮山、陽駕山、黃金山、鱉祖山、大小天台山、四望山、蓋竹山、括蒼山等二十餘座,並謂:“此皆是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上皆生芝草,可以避大兵大難,不但於中以合藥也,”而其中不少就被道教認為是洞天福地。

按照道教觀點,天、地、水乃至於人皆一氣所分;仙境也是“結氣所成”,它們相互感通,構成縱橫交織的立體網路;

但因氣質清濁之異,而上下有別。故《天地宮府圖序》稱:

“道本虛無,因恍惚而有物;氣元衝始,乘運化而分形。精象玄著,列宮闕於清景;幽質潛凝,開洞府於名山。……誠志攸勤,則神仙應而可接;修煉克著,則龍鶴升而有期。至於天洞區畛,高卑乃異;真靈班級,上下不同。”《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序》亦云:“乾坤既闢,清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