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太子入質(1 / 4)

信陵君聽了仲嶽先生的解釋,拍案叫絕,道:”微先生所教,孤何知也?“

座中的門客還有沒明白的,張輒解釋道:”前者,吾等議,但語與韓王‘魏王封吾管’,而韓王應者,迫也。今者,黃公教語於韓王,‘魏王封吾管,吾將獻於韓’,韓不納,賜也。易迫為賜,韓王氣為之平,而愈親也。“

一門客道:”君上寧毋屈人下矣?“

信陵君道:”韓王雖故兄弟,盟國王也,臣為之下,不亦宜乎!非屈人下也。“

一眾門客與信陵君有一搭沒一搭,直談到晚餐。

八月初一,小雨霏霏。各國參加韓王葬禮的人分別從各城邑彙集王宮。從鄭城北門直到韓王宮,沿途搭起了雨棚;臨時搭建的雨棚裡面依然淅漓漓地滴著水,比外面好不了多少。不過比起秋老虎來,小雨更讓人接受一些,參加葬禮的人普遍對這個天氣感到滿意,認為是上天的恩惠。

來的五個國家中,四個國家下榻的城邑在城北,這裡是韓王出殯的正道。只有楚國下榻的城邑在城南,必須乘船到城北。黃歇帶上全部楚卒和隨從,一千多人,分乘二十多艘船隻,逆溱水而上。秋日小雨,氣候宜人,太子與黃歇乾脆不穿朝服,只著緦麻;其餘隨從皆白衫左袒;楚卒全身著甲,僅用一塊白布罩在甲上。

船在城北岸邊停靠,早有韓使過來指引楚卒列陣的位置,又有韓使引著太子和黃歇前往王宮。隨從都被安排在雨棚中等待,只有兩人可以入宮隨侍。

楚國道遠,最後才來。待諸使到齊,韓相領著前往宗廟拜見韓王,韓國大臣已經在宗廟內外等候。各使臣上殿,一一表達了各自國王對韓王的慰問,並獻上賻禮。每人不過數句官樣文章,韓王一一恭敬答禮;而賻禮更是早在入鄭之前就已經和有司交割清楚,現在不過將禮單奉上,走個過場。

隨後,韓王在上,各使臣在西,有數的頭面大臣在東,按韓平的唱儀行了祭祀之禮。殿外鼓樂齊奏,哀聲四起。八名選定的韓王后輩抬起靈柩,宗廟內外再起哀聲。諸韓氏在前開道,韓王走在靈柩前面,各國使臣和韓國大員(其實多數也是韓氏)分列靈柩兩側,在殿外大臣們的跪拜中一路抬出殿外,抬上靈車。

宗廟儀門大開,靈車緩緩駛出。鄭國城內早已淨街,沒有一個閒雜人等。在將靈車送出城後,各國使臣立即回到自己軍陣中。在韓王靈柩的前後,各有韓卒五千護衛。再往後,才是各國送葬的隊伍。魏與趙是韓的兄弟之邦,居左。魏除了帶來一千武卒外,信陵君還帶了一千門客,這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趙卒不足的尷尬——沒準是韓魏協調的結果。秦、齊、楚共二千五百人,列於右邊。韓國為每個國家的軍陣準備了三乘革車,分別由各國正、副使,以及軍隊最高指揮官乘坐,御手都是韓國人。

在各國軍陣開始上路時,韓軍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