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武安備戰(1 / 3)

小說:長平煤 作者:楚秦一鶴

<b><\/b>皮牢遠在邯鄲以東百里開外,地處偏遠,那裡的戰事對邯鄲的影響並不明顯。

廉頗早就肯定上黨秦軍必定來犯。一進入十月,他就帶著自己的門客緊急趕往武安。武安令李崇接入城中。廉頗告訴李崇,秦軍即將來犯,武安丁壯全部武裝,輪流到皮牢據守。

所謂皮牢關,是一段長約十餘里的東西走向峽谷,兩面有山,中間有南洺水穿過。這裡歷來就是上黨通往武安的一座大門,趙國在這條峽谷的兩頭都建有關隘。年初,王齕用火攻的方式攻下了皮牢西面的隘口,又翻山越嶺強攻趙軍的洺水防線。由於趙軍的洺水防線存在過於靠前的弱點,被王齕攻破。但王齕在這裡也是費時費力,在突破洺水防線後,再也無力突破午汲防線,與趙軍對峙於午汲城下,直到秦趙開始和談。

根據和談的內容,皮牢兩邊的關隘,包括皮牢東邊沿洺水構築的防禦工事雙方都不加修復,秦軍不出黎城,趙軍不出午汲。但從八月開始,趙軍就開始沿洺水修築營壘,九月和變破裂後,趙軍更是加快的工程進度。這一次,趙軍汲取上一次失敗的教訓,防禦體系的設計更加合理,營壘的構築也聘請了邯鄲的能工巧匠參與。廉頗按照自己一貫的持重風格,在武安境內也構築了三道防線,分別位於皮牢、午汲城南北洺水交匯處,以及武安通向邯鄲的谷口處。曲折環繞的洺水在這三處防線中均扮演了壕溝的角色。

武安城位於第二道防線和第三道防線之間。武安令李崇出身世家,父親是柏人守李曇,祖上更可追溯到趙相李兌。李兌是沙丘之亂的中堅力量,生生把一世英雄的趙武靈王餓死在沙丘宮中,算是趙惠文王的功臣。作為李氏後人,李曇也長期擔任趙國大臣,封疆大吏。現在輪到他的兒孫輩了。

年初秦趙爭奪皮牢的戰鬥中,皮牢東隘的守將李牧就是李曇的孫子,李牧的父親李璣是李曇的幼子,目前在朝中擔任大夫,曾與當時還名叫異人的子楚一起協調武安雙方退軍的事宜。李崇在年初的防禦作戰時,與王齕心照不宣地實現了戰場和平,互不侵犯。作為趙國一方,成功地將秦軍限制在武安一角,戰亂沒有擴大;作為秦國一方,則實現了因食於敵的主要戰略,併為上黨商道的開通奠定了良好基礎。雙方各取所需。

李璣在完成武安退軍的任務後,即升任司寇,主管全國治安工作,不再與子楚聯絡;李牧則在戰後被任命為雁門尉,被髮配到邊遠的北方山地。李家兩人在戰後都升了官,反倒是戰鬥在第一線的李崇依然還是武安令。

武安是邯鄲的東大門,從太行山下來到邯鄲,無論是走上黨還是閼與,都必須取道武安。武安之於邯鄲的重要地位,賦予武安令超越普通縣令的意義,必須由信得過、擔得起、守得住的人來擔任。李崇就是這樣的人。

早在平原君初回邯鄲時,李崇就開始著手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