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兩c計劃(1 / 5)

語言是一個國家傳統文化的核心載體,推廣語言,也就意味著推廣國家的傳統文化,推廣普世價值觀,推廣國家認同感,布林人在談判中為什麼堅持要在學校和法庭中使用荷蘭語,就是要維持布林人的傳統文化,不想被英國同化。

同樣的道理,阿德又為什麼堅持在學校和法庭中必須使用英語,就是為了同化布林人,從文化上消滅布林人,從而永遠佔據德蘭士瓦和奧蘭治。

沒有傳統文化的布林人還能是布林人嗎?

肯定不是,就像印度一樣,文化上已經和古印度完全斷絕的印度還能算是四大文明古國嗎?

不算的,就算印度人堅持認為他們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現在的印度也實際上和古印度沒了任何傳承。

作為教育專家,約瑟夫·張伯倫非常清楚在學校中使用英語教學的意義,所以和託尼仔細討論這個問題,然後再看羅克的眼神就和藹多了。

羅克只能慶幸,約瑟夫·張伯倫不知道紫葳公學的漢語選修課。

不管是阿德堅持的英語,還是布林人爭取的荷蘭語,都沒有漢語什麼事,所以在紫葳公學,漢語只能以選修課的形式存在,不僅僅是華裔學生,英裔學生和布林裔學生同樣可以旁聽這門課。

為了吸引更多的學生學習漢語,紫葳公學的漢語課更多的是以藝術欣賞的形式出現,書法和繪畫是漢語課的核心,相對於西方的油畫,羅克其實更喜歡華人傳統的潑墨山水,只是這些藝術形式對於紫葳公學現在的學生們來說還太深奧,所以羅克要尋找一些讓小孩子們感興趣的內容來充實課堂。

這一找,羅克是真傷心。

約翰內斯堡現在五萬多華人,居然沒有人知道漢服的確切樣式,沒有人知道漢族婚禮的具體步驟,同樣沒有人記得傳統華人建築是什麼模樣。

最後一個還好點,紫葳鎮有個全部由傳統中式建築組成的會館呢。

可是羅克也總不能天天組織小學生們去會館喝茶聽戲吧!

想聽也沒得聽,約翰內斯堡沒有戲班子,倒是開普敦有個歌劇院,不定時的會上演歌劇、話劇什麼的。

羅克不喜歡歌劇、話劇,所以讓梁鼎新從清國僱個戲班子送到約翰內斯堡來,至於其他的,慢慢來吧,現在肚子還沒有填飽,考慮這個問題太超前,等約翰內斯堡的華人都能吃飽,能穿暖,到時候自然會有人開始研究這些問題,羅克要做的,是到時候給他們充分的資金支援就行了。

聽了一堂音樂課,約瑟夫·張伯倫還視察了紫葳公學的食堂和宿舍。

食堂裡的牛奶還是堆積如山,雖然農業協會已經開始收購牛奶,但還是有很多農場主寧願不賣,也要把牛奶送到紫葳公學來,當知道絕大部分送牛奶的農場主都是華裔的時候,約瑟夫·張伯倫明顯若有所思。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