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大夫鄭朱(1 / 3)

和魏國一樣,趙國也築有長城,大體沿著漳水曲折而行,一則防洪,二則防襲。由於是商人,一般會選擇走水路,從黃河直下,轉入漳水,運貨量大,速度好,運輸成本小。但使臣入趙多從大道走陸路,旌旗招展,聲勢浩大,而且遠遠地就可以報信過去。

秦為出使準備的禮物有三乘,包括毛皮、鱗甲、丹砂和玉石。使臣和賓相各乘一乘,其餘人都步行相隨。

洛陽的對岸也被統稱為南陽,為了和宛、鄧所在的南陽相區別,洛陽對岸的南陽被稱為晉南陽,宛鄧所在的南陽被稱為楚南陽。除了這兩處外,泰山以南,汶水以北的區域也是比較著名的南陽,稱為魯南陽。後來秦統一後設郡,楚南陽設為南陽郡,晉南陽設為河內郡,魯南陽由於地域過小,沒有獨立設郡。

從南陽登岸,秦使一行沿著太行山麓一路向北,穿過衛國的舊都朝歌,就到達漳水岸邊。渡過漳水,就進入趙國著名的大都市鄴。從鄴到邯鄲已經不足百里。

使團賓相行人虎先行進入館驛,出示節符,說明自己的身份。館驛自然不敢留難,為他們安排好院落,並指引他們向鄴令報到。鄴令是趙氏的公子,早已知道秦國使團大張旗鼓而來,惟不知所為何事。見行人虎來報關,即與召見。見面敘禮一打聽,原來秦國是來問罪的,正使是秦王的親子,立即知道事情不小。兩個大國之間的交涉自然不是他這個小人物能夠干預的。他只能吩咐館驛,以上卿規格接待秦使,自己派驛吏將秦使來訪的事由報告了邯鄲。

由於邯鄲是王城和民城分開建築,兩座城內都沒有館驛,鄴事實上是邯鄲城外的最後一站,雖然距離邯鄲還有百里之遙。秦國使團要在鄴等待趙王的呼喚,為他們安排好臨時住處,才能進入邯鄲;否則到了邯鄲連下榻的地方都沒有。

公子繒連日乘車,日曬雨淋,好不辛苦。平時身體孱弱的他,勉強支撐到了鄴,就臥病在床,發起高燒。隨行家臣中有懂醫的,到鄴市中採購了些草藥,煎湯喝下,發了汗,燒有些退了,只用藥物調理脾胃。由於公子繒犯病,雖然使團在鄴城呆了好幾天,卻也沒有人去催促。

大約過了五六天,公子繒的病情有所起色,就讓行人虎去縣府催問邯鄲是否有行文。行人虎去了,少時回來報道:“縣府有言,昨日邯鄲行文方至,言邯鄲遭災,趙王心焦難以理事,公子不必往邯鄲,就在鄴等候。趙王遣大夫鄭朱拜見。”

使團聽了這個訊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公子繒病體未痊,免除勞碌自然是好;憂的是趙王不許秦使入邯鄲,而是派大夫來談判,顯然態度不好,這趟使命可以堪憂。無論如何,趙王既然已經決定了,那也沒有什麼可以討論的,只等趙使到鄴便了。

又過了五天,鄴令派人通報公子繒,鄭朱大夫將於明日登門拜訪。行人虎代公子繒致意,說不敢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