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茅城大捷(1 / 4)

除南陽之外的河內地區從商王朝的王畿變成一個邊境地有一個過程。周公旦平定了”三監“叛亂後,把整個河內都封給自己(也是周武王)的另一個弟弟康叔,稱衛國,國都就在沫城。但衛國在這片富庶之地,沾染上奢靡之氣,喜好上靡靡之音。隨著戎人的東移、南下,終於在戎人的打擊下,國破家亡,被迫不斷向東遷移,現在只能猥居於濮陽,完全成為歷史的觀眾。這片衛國的故地,後來逐漸被晉收復,三家分晉後,被三晉分佔。

三家分晉是一本糊塗賬。魏、趙、韓三國原本是晉國的權臣,長期接受晉侯的分封,自己在晉國的封地就是東一塊、西一塊,不成體系;到分家時也分不清,領地相互錯雜的情況很多。這種情況在河內尤其明顯。

三晉原本在山西,現在集體越過太行山進入黃河流域,要保持與山西故土的聯絡,都必須保有河內至少一條通道,這也導致了誰也不願意在這裡讓步。由於這條通路不暢,魏國和韓國先後失去了他們在山西的故土安邑和平陽;只有趙國因為打通了中山國這條通路,還能利用韓國控制的上黨,勉強維持著自己在山西的故土太原。

另一方面,太行山簏的河內,還是當時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受黃河泛溢的影響,現在華北平原的中心地區都是湖沼溼地,只有在它的邊緣山地能維持穩定的陸地,適宜人類居住。而這片山地中最大的成片山地,就是太行山東簏,也就是河內地區。北自燕都薊城南下,一直到黃河岸邊,這條道路都是首選。

尉摎他們這次進攻的道路,大約就相當於當初武王伐紂時的道路:沿著太行山東簏一路北推,直到寧新中。

秦軍的到達自然引起河內各城邑的注意,他們也曾一度採取了戰備措施。但隨後看到秦軍只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行動,然後又將部隊分散到各縣就糧,各城自然也不能長期不進行商貿往來,就又逐漸放開城防。這次秦軍再次集結,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然而出乎大家預料,秦軍這次集結後,立即向周圍的三晉城邑發動了猛烈進攻。而且,這一輪進攻甚至都不是為了就糧,而是真刀真槍地佔領城池。

經過一夜行軍,野王的南陽軍包圍雍城,懷的南郡軍包圍山陽。沒有經過太激烈的戰鬥,兩支軍隊順利地佔領城池,兩城的精壯全部被殺,城池被焚燬。

兩城被屠,震驚了整個河內。各城邑紛紛關閉城門,全部精壯上城,準備拼死守城。

尉摎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攻下城池並不是他這次行動的目的,吸引洛陽的聯軍北上才是目的。河內的動靜越大,越能促使諸侯下決心放棄對函谷的進攻。——這才是咸陽對他的指示,而除了幾名郡尉,他對誰也沒有提起。

在等待河內各城備戰的時間內,秦軍也以雍城和山陽為中心,一邊休整,一邊佔領周圍的小城。對於那些小城,尉摎採取了先禮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