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7 第二戰場(1 / 5)

半個月前,《泰晤士報》對北非盟軍進行了一系列深度報道,其中有很多篇幅用來報道已經抵達北非的美國大兵。

美國的策略是先歐後亞,已經抵達北非的美軍士兵,比東亞的美軍士兵多很多,上個月已經達到25萬人, 整個北非的盟軍部隊大概80萬人左右,兵力遠超只有23萬人的德意聯軍。

隆美爾率領的北非聯軍,超過四分之三都是義大利軍隊。

兩個月前,北非的戰鬥再次爆發。

北非盟軍此時擁有的坦克數量是隆美爾的三倍,飛機數量是2.5倍,重炮數量是大約五倍,在最重要的油料儲備上,北非盟軍是德意聯軍的大約二十倍左右。

隆美爾攢了半年多的油料,只能供應德意聯軍消耗大約半個月。

兵力對比如此懸殊,戰鬥節奏卻緩慢無比,印度第17師從瑪魯特奔赴託卜魯克支援,短短300公里走了一個月,直到託卜魯克英軍投降,也沒等到印度部隊的增援。

北非戰役第三階段,德軍圍攻託卜魯克長達9個月,託卜魯克英軍都沒有投降。

這一次駐紮在託卜魯克的英軍兵力更多,後勤也更加充沛,海上還有盟軍艦隊支援,託卜魯克卻意外陷落,這直接導致英國第八集團軍總司令裡奇辭職,接替裡奇的是在法國戰役期間聲名鵲起的蒙哥馬利。

需要指出的是,英國第八集團軍和隆美爾激戰的同時,駐紮在法屬北非境內的近50萬盟軍士兵無所事事,終日泡澡打魚曬太陽, 醜聞迭出。

西班牙投降之後,南部非洲第三集團軍大部轉移到西班牙境內駐紮,駐紮在法屬北非的盟軍部隊,是以自由法國和美軍部隊為主。

自由法國的軍隊在法屬北非還多少收斂一些,畢竟是法國人自己的國土。

美國大兵就徹底放開,軍營被帳篷環繞的奇觀再次上演,一名美國大兵得意洋洋的向《泰晤士報》記者宣城:用一塊巧克力就可以換一個法國女人。。

關於美國大兵的新聞見報後,馬上激起全世界的憤慨,尤其那名美國大兵還是非洲人,這更讓歐洲人無法接受。

前文多次說過,歐洲人對於美國人的歧視由來已久。

對於非洲人的歧視更根深蒂固,整個歐洲除了法國,沒有其他國家願意接納非洲人。

所以當一名美籍非洲裔士兵在報紙上大放厥詞的時候,引起的轟動可想而知。

南部非洲的慈善機構反應最快,那名美國大兵的話見報後,多家南部非洲慈善機構撥付專款,用於改善北非難民的生活環境,重點是女性和兒童。

離開羅克的辦公室,阿爾文命令布拉德辦公室,秘密收集有關美國的各種黑料,準備在適當的時候公之於眾,進一步加深歐洲對於美國的反感。

這根本不用收集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