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整軍經武(1 / 3)

小說:長平長平之戰 作者:楚秦一鶴

在接待趙使的第二天,相府得到河東轉來的王齕軍報:王齕所部已經完全佔領武安,只有若干大城還未攻佔;邯鄲若無大軍集結,秦軍無憂。在與太子、秦王商議後,張祿讓芒未擬了一份教令:“邯鄲必戰。齕除保武安外,當以偏師遠襲邯鄲,勿令趙人稍息也;並熟籌掠其野。”同時,教令河東,隨時準備接應邯鄲之軍;任命皮綰署上黨守,任命鄭安平署河東丞。

五大夫司馬靳和客卿蒙驁受命巡查南郡和南陽郡的防禦,經過數個月,已經大體整理完成,於二月初回到咸陽復旦覆命。張祿認為司馬靳與白起有兩代人的關係,囑他去探望白起,如果可能,勸白起復出帶兵攻略邯鄲。司馬靳去了一趟,回來說,白起舊頭疾復發,稍用心思即頭痛難忍;又悲於其子之喪,恐難帶兵。張祿問道:“大夫其往邯鄲乎?”

司馬靳道:“臣初歸,實不知邯鄲之狀。左庶長數攻邯鄲,非臣所能及也。”張祿只得作罷。

數日後,根據司馬靳和蒙驁的推薦,葉摎署南陽尉,原南陽尉調任河東尉。司馬靳出使邯鄲,將咸陽的意圖傳達王齕,並與王齕議定今後的作戰計劃。再遣使前往陶郡,通知他們準備接應邯鄲作戰。

陶守涇陽君來陶郡不過兩三年,明顯衰老了許多。當初的“四貴”已去其三,只有自己碩果僅存。經過這兩三年的治理,陶郡的耕地增加了不少,但仍然經商氣氛濃郁,純粹的農戶幾乎只有從關中帶來的那些刑徒。刑徒與本地人雖然相處還算融洽,但文化差異極大。商人崇尚自由,逐利千里是他們的常態;而農民則要精耕細作,田間管理決定著一年的收成,幾乎很難離土離鄉。雖然有這些差異,但不妨礙兩邊通好,婚娶聘嫁,也常常在他們之間進行。

而最令涇陽君頭疼的,是軍事訓練。根據秦法,秦人要按鄉里進行編組,平時相互監督,戰時拉出來就是一支軍隊。但這隻對農戶有效,商人平時多不在家,就算在家也很難比鄰而居,各家產業、資本差異之大,令人咋舌。到現在為止,陶郡的編戶還只能及於農戶,商家名義上有編戶,但有名無實,平時不可能訓練,戰時更加拉不出軍隊來。

最為難辦的是,商戶經營規模不一。小商戶自然是小家小戶,與農戶相當;而大商戶,僮僕就成百上千,家人、掌櫃、鋪主,更是不知凡幾,甚至還有自己的護衛。這種情形下,數有多少戶根本沒有意義。

甚至連內部都有分歧,陶尉張唐認為,應該以扶持農戶為主,逐步侵蝕商人的勢力;而陶丞蔡捐認為,應該依靠商業利益,傭精壯當兵。兩人爭執不下,涇陽君便讓張唐去負責農戶,蔡捐去負責商戶,各按各的法則行事,互不相擾。

咸陽的使臣來到陶郡,傳達了咸陽的意見,但明確指出,這只是“備”,並不是要馬上出兵,陶郡當前還是以發展生產為主。到時候需要徵兵多少,向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