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秦太子(1 / 4)

當晚,魏齊按商量好的策略,先約見了為質於大梁的秦太子。

不到一年前,秦太子就被派往大梁為質,表面上的原因是為了保證咸陽與陶之間的人員往來不會危及魏國的安全。但太子帶來的那些人都是文武全才,搞情報和搞事情都不在話下,實際操作起來,反而變成了監視魏國的前哨。提出派人質的正是魏國自己,當秦國宣佈派太子親自為人質時,魏國才知道自己給自己挖了坑,卻也無可奈何。

秦國在魏國的西邊,很自然地,魏太子入住的館驛就是鄭安平曾經當過差的梁西驛。梁西驛距大梁三十里,距囿中也是三十里,在大梁城郊的分界上,正好是可以相互溝通又互不打攪的距離。得知太子要來入質,魏國提前把梁西驛整理了一番,還在圍牆外面,另起了一道籬笆,以擴大驛站的範圍。在魏國是儘量往大了想象,但還是沒有想到太子的隨從達到百人這樣的規模。一般為質的,隨從也就十來人,二三十人就算多的了;一下子來上百人,這是來當人質還是來幹嘛?但偏偏魏國又不敢說什麼,秦太子親自來入質,這是天大的面子!和太子搞好關係,就是和未來的秦王搞好關係,和天下第一諸侯搞好關係,重要性怎麼估計都不過分!

館驛全部騰出來,讓給太子的隨從。驛吏和驛卒臨時在驛站外面搭了個棚子住宿。原來預計派出一百人來保護、監視,現在也加碼到五百人,軍營就設在距驛站三五里的鄰近邑中,每班值勤計程車兵也從二十人增加到一百人。

三國聯軍伐趙,太子這裡是交涉的焦點,秦使幾乎是以太子所在梁西驛為中轉站,不斷討論、商議談判策略,促成了魏國出兵。三國聯軍進入太行山後,太子這裡就和他們斷了聯絡,偶爾聽到一些風言風語,也無法核實。太子把重心放在偵察魏國各地方形勢上。陶地的商賈眾多,四散在魏國各地,太子也就以監察商賈為名,不時派人四處檢視。如果有陶邑的人入大梁,一般都要到館驛拜訪太子,太子通常都會親自接見,有時會徹夜長談。

當秦軍進入武安後,武安那邊的動向,陶邑也有耳聞,傳過來不少訊息,但都不甚確實。從邯鄲來的商人一般都在大梁居住,通常不走西門,而太子的隨從如果要進大梁,是要提前報備的,會有人前呼後擁地陪同,所以太子這裡對邯鄲的真實情況十分隔膜。開始他認為秦軍出現是武安只是訛傳,但隨著大量可以相互印證的情報傳入後,太子明白,胡陽真的進入了武安。他疑惑,胡陽為什麼、從哪裡進入了武安?太子向他的隨從們提問,偶有從咸陽過來的人,太子也向他提出這些疑問,但都得不到解答。太子藉助自己的身份,多方拜訪魏齊、段子幹,甚至信陵君,也都得不到確信。

然後,幾乎是突然地,各地商人一致地流傳起一個訊息,秦軍被打敗,逃往幾邑。太子也不知道幾邑究竟在哪裡,地位如何,手下人也說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