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黃歇出馬(1 / 4)

魏冉道:“吾猶思陶近於幾,或得衛助,不過十日可至也。”

張祿道:“陶邑得報,必在至幾之後。秦入於衛,正與入梁同。其道雖邇,其時相近也。”

魏冉道:“非只梁也,安邑亦當為備。”

華陽君道:“安邑距秦,不過一河,朝發而夕至,較之於陶,其便多矣。”

魏冉見眾人都不支援他的主張,也不好再堅持,遂道:“眾議二策,臣皆當報王,一任王之所聽。華陽君其與張卿細議其節,三子助之。即奉王命而行。”五人齊齊起身,將魏冉送出相府,華陽君讓一名家臣往咸陽宮通報:“且命各司,皆至相府聽令。”再回到暖閣。

幾個人都是行政老手,不多久就儀定了辦事章程。邊喝水邊閒聊,等魏冉回來。

魏冉還在秦庭各官司到達前就回來了,傳達了秦王的意見:與各國外交,難必成功;今二途均由外國,當同時辦理,從其速者。五人齊道:“大王英明!”華陽君問道:“王其猶在甘泉宮乎?”

魏冉道:“然也。”然後又和眾人議論了一番執行的細節。大家能夠體會到秦王救援胡陽的急迫心情,不由得加快了速度。

少時,各有司趕到。武安君發出節符,調陶軍準備出境,掩護幾邑的秦軍撤退;命安邑整頓軍事,準備阻擊魏軍過境。華陽君發出節符,命典客府派行人分別至大梁和濮陽,分別向魏王和衛侯交涉,要魏王開放通往南陽的道路;要衛侯準備數百船隻,皆到下游黃河分叉前的宿須口處,準備接秦軍過河;同時,派出使者往邯鄲,與趙議和。全部行動的協調由張卿負責。

從咸陽到幾一千多里,從安邑到陶東西距離也有一千多里。要在如此遠的距離上協調各方行動,幾乎是不可能的。張祿請求在洛陽設立秘密幕府,以縮短到各方的距離。張祿還認為,這一次千里之外的救援,秦人可以出力的機會不多,建議請出楚左徒黃歇,借用他的影響,調動商人的力量完成任務。張祿的建議引起大家的興趣,眾人比較著從各地到咸陽和洛陽的距離,發現在洛陽設立前進指揮所是一個聰明的選擇;而大家對請黃歇一事猶豫不決,主要是大家都覺得對黃歇這人不摸底,讓他介入如此重要的事情,感到不放心。

張祿道:“楚太子在咸陽,黃歇焉得二心。黃歇之能,臣所盡知。前者通義渠,黃歇之力也。”

張祿是秦王客卿,黃歇更是楚國的左徒,秦王的人質,他們的動向在座的都無權決定,要上報秦王批准。於是穰侯再次入宮報告,讓眾人把相關事項議論清楚。不久魏冉回來道:“秦王已允。秦王教令,一應所需,由各君侯斟酌辦理。”張祿向穰侯報告了剛才議論的結果。張祿的門人不多,但正好鄭安平和陳四都回來了,算是加強了力量。

張祿見計劃得到批准,就親自去找黃歇幫忙。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