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追回徵兵(1 / 3)

張祿武安君府一行,不歡而散。兩人的分歧之點在於,張祿認為,趙國必不肯讓國之根本邯鄲深陷戰亂,一定會在春耕之前謀求和議,只要秦國不提出其他苛刻條件,只讓趙國履行獻六城的諾言,和議的可能是很大的。而白起則認為,以趙人的天性,他一定會跟秦國玩命,而不是獻六城。趙國拿邯鄲跟諸侯玩命,今天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歷史上,邯鄲曾多次被攻破,又多次重建,在趙人已經是常態!如果張祿認為這是一種愚蠢的行為,那就算趙人是一幫蠢人吧,反正他們不會低頭服軟!

張祿回到相府,陷入深深的沉思中。趙人有可能像武安君白起所說的那樣,不顧一切地與秦人玩命嗎?還是會如自己估計的,做出明智的選擇?想來想去,張祿還是決定,將寶押在趙人是一群通事理,明得失的人一邊。

經過幾天商議,秦國相府終於發出教令:關中徵刑徒十萬,即往邯鄲。秦王令武安君白起為將。

去年年初,關中徵發了二萬刑徒參加上黨之戰,十月又徵發了五萬刑徒攻略太原和武安,目前是十二月,要再徵發十萬刑徒,幾乎把整個關中的刑徒都徵空了。而且與十萬刑徒配套的各級爵士也達三四萬人。大軍隆隆開進,到河東集結。

關中四十一縣,每縣刑徒少則一千,多則五千,陸續到達,幾乎完全把關中的刑徒抽空了,關中的工程專案全部停了下來。

按秦軍的傳統,統兵大將應該率先到達河東,設立大帳,為各軍指示營地和任務。但這一次卻出人意料,前來主持安營工作的竟然是河東守王稽和河東尉皮綰,陸續抵達的各縣尉都不知道領軍大將是誰。

所有人都不知道,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秦國的戰神白起拒絕出戰!

當秦王的謁者到府傳達秦王教令時,白起當面拒絕了:“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簡而言之,這是一場必敗的戰鬥,自己完全找不到取勝的辦法,請大王另擇高明!

在秦國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發生過被委任的統兵大將拒絕出征的事!本著家醜不可外揚的原則,張祿多次派人勸說白起接受任命,一應條件一定盡力滿足。自己府中的鄭安平、陳四、芒未不必說,多次前往,王齕,甚至剛剛從楚地返回的司馬靳和蒙驁也都出面,最後,張祿自己也三次登門拜訪,竭力勸說白起出徵。但不知為何,白起似乎鐵了心堅決拒絕。最後,白起似乎心煩了,索性報告秦王,自己舊疾復發,不能視事。再有登門的大臣一律拒之門外!

近一個月的時間,關中各縣的刑徒幾乎已經全都到齊了,而秦軍的大帳還未設立。張祿無奈,只得請左庶長王齕先行前往河東,整編軍隊。

正月十五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