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娶親咸陽(1 / 3)

把蓋聶留在司馬府,鄭安平和陳四告辭出來,一路上揣度公子繒召見的意圖,不得其解。回到驛館,芒未和刑曹從事報告說,有侍郎來報,河東告成,所報已接;時已秋收,命河東丞速回河東,將河東人口、錢糧、兵卒、器械等項一一造冊上計,於上計時再一併報告河東所成。鄭安平本來還想著在咸陽多住幾天,沒想到根本不要他報告,直接趕他走。這時五旺已經被鄭安平派回家去了,大約趕不回來。鄭安平給驛吏留了口信,若五旺回來,讓他先回家等候,準備秋收,秋收畢,再來接他。第二天,眾人吃過早餐,即上船返回安邑。

從蒲坂下船後,鄭安平先派人報告張祿等,相府要自己先回來,完成上計;於上計時,再一併告成。自己一行則到各縣巡查了作物長勢,檢視人口名冊,以及山川所出,心裡大致有數。一一叮囑縣令,務要按時統計上報。刑曹從事對秦律中上計的條文十分熟悉,在這方面給了鄭安平極大的幫助。各縣巡查完畢,回到安邑,把在咸陽的事項一一說明,特別說明出河東和出陶邑,是目前秦王重點考慮的用兵方向,如果河東糧食充足,大約就會出河東。

按張祿的本意,是希望河東能夠休養生息幾年,先發展起來,再行用兵。但聽鄭安平一說,如果不在河東用兵,就要在陶邑用兵,這令張祿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計劃:相對過早地在河東用兵,他更不願意在陶邑用兵,那裡用兵後,幾乎無法穩固地守禦。

隨著各縣統計資料一一上報,安邑的辦公班子,主要是皮綰的班子,開始編制上計的圖冊。最後,張祿告訴鄭安平一個原則,於河東用兵伐軹道,只是壯丁不足,其餘用度均不成問題。於是,在離開咸陽一個月後,鄭安平等四人又重新返回咸陽,這一次是上計。

邊境各郡和關中各縣上計的單位眾多,各郡縣均把需要上繳的產品用各種方式運來咸陽。河東是一個新起的郡,下屬各縣有盈有虧,但作為一個郡則還沒有核定上繳的內容,所以鄭安平等人是空著手來的。

在咸陽宮登記時,那些上繳物品多的郡縣都趾高氣揚,見鄭安平連上繳清單都沒有,不經意間都流露出鄙夷的神情。鄭安平心裡有底,對這些鄙夷只作不見。由於上計人數眾多,館驛擁擠,鄭安平一行索性不住館驛,回到家中居住。住在家中惟一的不便,就是每天上朝時,要起得早一些。

丘裡見諸人回來,紛紛上門拜訪,鄭安平等人一一回拜。陳四和芒未的份田都是熟田,本就有人耕種。只有鄭安平的田是墾草,需要自己耕種。鄭安平外出一年,幸而有五名親衛,都沒有帶走,可以代為耕種。五旺回來正趕上收穫。這五名親衛平時不諳農活,種得也不經心,不過好歹收成不錯。鄭安平只取了一成的收成,把剩餘部分都交給親衛自行處理。

丘嗇夫和裡嗇夫的族女與陳四和芒未都有婚約,見鄭安平一行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