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皮牢東口(1 / 3)

<b><\/b>接下來一天,廉頗派出哨探巡哨出三十里外,晝夜不停流星般地向後方報告情況。各營均在有經驗的老人指導下,將戈戟頭安裝到柲柄上。長矛兵按命令,每天必需完成分三次完成三百次擊刺,弓箭兵要完成拉弓訓練一百次,盾牌兵要抬舉盾牌三百次,戈戟兵也要完成擊打三百次。在完成了額定訓練任務後,各兵依營休息,不得喧譁。

又過了兩天,趙軍的巡哨探得秦軍已經進駐了與皮牢一山之隔的簡子城。

簡子城是趙氏先祖趙簡子所築的前進基地,築城的目的就是為了襲取邯鄲。在奪取了邯鄲後,簡子城就不再有駐軍,但以簡子城為中心,在周圍形成了一個不大的聚邑,成為上黨與邯鄲之間一個可供歇腳的地方。這裡距邯鄲過於遙遠,並未在邯鄲防禦範圍之內,廉頗也並未在這裡駐軍,只把這裡當作秦軍入侵的必經之地加以監視。

廉頗還進一步哨探到秦軍的兵力部署情況:秦軍共三萬人,分為前、中、後三軍,其中後軍主要負責運輸輜重,戰鬥力很弱,真正能戰的秦軍,可能只有前軍一萬人。如果能打掉這一萬人,就基本上可以停止秦軍的入侵,甚至可以佈置反擊了。

得到秦軍進駐簡子城的訊息後,廉頗也停止了軍隊的技戰術訓練,每天進行佇列訓練後,就是戰鬥值勤;各千人將必須保證能有一個營隨時可以出動。流星般來回穿梭的軍使、哨探,為趙軍營地增添了緊張的戰鬥氛圍,提醒著大家,一場大戰迫在眉睫!

在簡子城停留了一天,秦軍即從山間,取最近的道路直撲皮牢。

流星般的哨探回報:秦軍出城;秦軍列隊;秦軍一萬人分成兩部,前部已經入山;秦軍已經出現在山間的峽谷中。巡哨的範圍越來越小,顯示秦軍越來越逼近。最後,連在皮牢西口那座廢棄的關隘中留守的二百名士兵也報告說,山邊出現了大批秦軍。

按廉頗的指示,趙公子命那二百人撤回本營。那二百人都是戟兵,並未能與前段時間的作戰訓練,廉頗讓趙公子將他們編為軍使,專門哨探軍情,傳遞命令。

只一天時間,秦軍就從簡子城抵達了皮牢,速度極快,顯然對這一帶的地勢極為熟悉。因為這支隊伍中,大部分士卒年前跟著王齕出征過武安,對這段道路還有印象;而且王陵在接受了出擊武安的任務後,也多次親自微服勘探地形,對道路也不陌生。

與王陵預想的情況不同,趙軍沒有在他設想可能阻擊的地方,派出部隊加以阻擊,這也無形中加快了王陵前進的速度。當王陵一路暢通無阻地到達皮牢西口,看到那座已經被焚燬的關隘時,他知道,真正的考驗來了。

在王陵的預想中,趙軍的最佳策略應該在從上黨到武安的接近地上層層攔阻,不斷消耗秦軍的兵力,消磨進攻的時間。等到春天來臨時,秦軍的攻勢也就應該結束了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