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1 都特麼閉嘴(1 / 5)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人更喜歡移民美國。

這是個無奈的選擇,歐洲人其實並不喜歡美國,這從法國人對待美國人的態度就可以清楚地知道。

可是不移民美國又能去哪兒呢,亞洲太遠,非洲太落後,美洲則是充滿機會的新大陸,誰都想去試試運氣。

直到南部非洲橫空出世。

南部非洲遠征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太出色了,歐洲人對南部非洲的富庶也有了新的認識,南部非洲從窮鄉僻壤,一躍成為不亞於美國的移民天堂,聖洛克的出現錦上添花,時刻提醒歐洲人除了美國之外,還有更好地選擇。

比爾斯的意思也很明確,美國似乎也需要一個類似聖洛克的展示視窗,讓人們能更好地瞭解美國。

埃森豪威爾對這個提議很有興趣,於是發電報給華盛頓,詢問這件事的可能性。

華盛頓在忙著選舉呢,沒工夫找法國人要飛地。

戴高樂也沒心情處理這些事,他現在每天忙的焦頭爛額,治理法國這樣的國家,比自由法國難太多了。

在自由法國,戴高樂一手遮天,所有命令都會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戴高樂充分享受到了權力帶來的快樂。

收復巴黎,戴高樂終於體會到什麼叫掣肘,這讓他一度萌生去意。

“如果不能建立一個團結高效的政府,我寧願辭職,而不是和他們一起同流合汙——”這話戴高樂只敢跟自己的秘書克勞德·莫德里克私下說,一旦傳出去,會對戴高樂的個人形象造成巨大打擊。

1944年的法國,情況非常不妙,工業生產和1938年相比只有三分之一,煤炭的產量下降50%,糧食產量減少一半,物價和去年相比飆升了整整六倍。

為了減少開支,戴高樂將一些自由法軍部隊調回北非,但這遠遠不夠,戴高樂還想讓一些抵抗軍成員退役回到家中,這個決定招致抵抗軍的強烈反對。

諾曼底登陸的時候,法國國內有30萬抵抗軍。

到10月份,法國的抵抗軍數量已經超過70萬人。

法國戰前一共才70萬國防軍,可想而知現在的70萬水分有多大,不知道有多少是這兩個月才匆忙加入反抗軍的,他們毫無疑問是想混進抵抗軍隊伍獲得好處,而那些為了擴充自身實力,完全不顧法國財政承受能力的抵抗軍首領居然全盤接收。

誰都知道,兩年之內,甚至明年,法國就會舉行大選。

到時候每一張選票都很重要,憑藉這些抵抗軍和他們家屬的選票,很多抵抗軍首領,最起碼也能在當地混進議會。

所以這時候戴高樂讓抵抗軍退役,等於是出動了很多人的蛋糕。

臨時政府現在的情況也不秒。

戴高樂在北非的親密戰友雷納德,已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