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9 自殺(1 / 5)

1945年4月30號晚,盟軍經過六年血戰,終於把旗幟插上德國國會大廈。

這個訊息瞬間傳遍全球,所有報社的編輯都連夜忙碌起來,準備在明天一早的報紙上刊登這則新聞。

位於比勒陀利亞的《泰晤士報》南部非洲總部大樓燈火通明,所有工作人員都精神亢奮,這注定是個不眠夜。

“如果是攻佔京都的新聞該多好——”負責版面校正湯姆林森略遺憾,歐洲戰場的熱度,在南部非洲所受到的關注,遠不如東亞戰場。

這不僅是因為南部非洲華人眾多,和《泰晤士報》報道的側重點也有很大關係,一直以來,《泰晤士報》對於歐洲戰場的關注度都嚴重不足,戰地記者傳回的新聞,推遲個兩三天見報是很正常的事。

真不是《泰晤士報》的編輯們有意怠慢,實在是不好意思,盟軍在歐洲的進展,讓《泰晤士報》的編輯們都羞於啟齒。

綏靖政策和禍水北引可不是什麼好事,歐戰爆發初期,小鬍子像熘猴一樣,將英法領導人刷的團團轉,跟小鬍子相比,英國和法國的領導人簡直就是弱智。

尤其內維爾在機場揮動著手中的檔案,宣稱為一代人帶來和平的那一幕,對比之後發生的事,堪稱荒唐。

接下來盟軍的表現同樣不堪,英國遠征軍裹挾法軍早早退回敦刻爾克就不說了,俄羅斯夥同德國瓜分波蘭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

至於後來法國38天停止抵抗,北非戰役一打就是兩年多,以及俄羅斯戰場最困難的時候,英美南在英國本土和地中海周邊屯兵數百萬卻按兵不動,都見不得光。

《泰晤士報》的編輯要是把這些事都老老實實刊登在報紙上,那盟軍一直以來努力塑造的正面形象就將毀於一旦。

出於這些原因,《泰晤士報》將報道重點放在東亞也就可以理解了。

“為什麼要佔領?應該用超級炸彈將日本徹底摧毀!”年輕氣盛的坦普爾血氣方剛,南部非洲遠征軍已經將超級炸彈送到東亞戰場,對於《泰晤士報》的編輯們來說並不是秘密。

“那太便宜他們了,應該將日本作為我們南部非洲的第一個海外殖民地——”即將退休的稽核編輯詹金斯腐朽思想嚴重,南部非洲聯邦政府從來都旗幟鮮明的反對殖民主義。

詹金斯的話讓湯姆林森和坦普爾驚訝,有些事不要說出來啊前輩。

詹金斯馬上意識到不妥:“雖然我也反對殖民主義,但是在這件事情上,我可以破例。”

這話說了還不如不說。

“誰有關於旗手的資料?”文字編輯徐凝腳步匆匆,前線傳回來的新聞並不完整,徐凝需要更詳細的資料。

“用‘俄羅斯士兵’代指不就行了——”詹金斯經驗豐富,人家是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詹金斯連圖都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