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錯綜複雜(1 / 5)

這一時期,自由貿易是全世界的主流。

所謂自由貿易,就是國家不干預經濟,任由經濟自由發展,推動社會向前進步。

1936年,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發表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創立了現代宏觀經濟學,是為“凱恩斯主義”。

在凱恩斯發表《就業》一書之前,英國正處於自由放任的私人企業制度向私人壟斷過渡時期,這一時期的英國,在自由放任方面絕對是典範,當時有些英國人的有些行為被稱為是“英國病”。

所謂的英國病,簡單地說就是:有自我毀滅的民族懷疑悲觀情緒。

當時英國精英階層的某些人,自以為知道什麼是社會的最佳選擇,他們總喜歡輕視自己的國家,讚揚別的國家;貶低自己人民的成就,羨慕別人的成就;蔑視自己的國家制度,讚許別的民族的制度;順便還嘲笑本國的每一個全國性人物。

是不是挺眼熟的?

對,跟某些公知確實是挺像,這也算是一脈相承。

和自由貿易截然相反的是羅斯福新政。

羅斯福新政中的一個重要舉措是“以工代賑”,大力興建公共工程,緩和社會危機和階級矛盾,增加就業刺激消費和生產。

這和戰爭結束後的約翰內斯堡其實也挺像。

甚至等戰爭結束以後,阿爾弗雷德·米爾納實施的某些政策和羅斯福新政也類似,只不過阿爾弗雷德·米爾納的“新政”並沒有為德蘭士瓦帶來繁榮和穩定,在阿爾弗雷德·米爾納去職之後,他的“新政”內容就被繼任的路易·博塔拋棄,新政也戛然而止。

羅克沒辦法向菲利普·馬蒂爾達解釋什麼叫“羅斯福新政”,更沒辦法解釋什麼叫“凱恩斯主義”,只能從約翰內斯堡的實情出發,希望菲利普能支援羅克修建水庫。

“抱歉洛克爵士,恐怕市政府不能給你資金上的幫助。”菲利普·馬蒂爾達知道羅克說的有道理,但是實在無能為力。

這倒不是菲利普勳爵故意針對羅克,而是約翰內斯堡市政府確實沒錢。

約翰內斯堡還處於軍管時期呢,市政府連行政權都沒有,現在能勉強執行,靠的是倫敦的直接撥款。

這也是倫敦壓力越來越大的原因,戰爭並沒有和想象中一樣快速結束,以前倫敦只負責遠征軍的軍費,現在又要加上德蘭士瓦和奧蘭治政府的執行費用,這要是短時間內,國會勒勒褲腰帶也能挺過去,但是戰爭結束遙遙無期,看上去,這就是個無底洞。

當然菲利普·馬蒂爾達也不是一點忙也不幫,不能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援,那麼其他方面就不會給羅克設定障礙,比如說水庫用地,比如說運送建築材料和相關裝置的列車協調,又比如因為修建水庫僱傭工人——

這方面菲利普·馬蒂爾達都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