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大梁隱情(1 / 3)

須賈離開後,太子長時間陷入沉思中,不時對著自己摘抄的語錄默默點頭。旁人看了都不敢打攪,連晚餐也沒有叫他吃。

剛開始,秦太子只是簡單認為,張祿以低價鹽換取糧食只是緩解河東糧食危機的臨機措施。就算信陵君為了此事邀請太子賞月,請太子干預,太子也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以為只是魏國把自己的問題甩鍋秦國。但須賈大夫今天過來,似乎提醒了太子,讓他對河東以糧易鹽有了新的理解:這有可能是削弱各國實力的一條有效途徑!不僅僅是鹽,其他的商業行為似乎都有這個作用。這讓太子好像開啟了一個新世界,十分入迷。不過由於缺乏商業知識,想了很久,很多問題也無法深入。而如此重大的問題顯然還不能隨便找個人諮詢,特別是在魏國。

終於他似乎想明白了什麼,開始叫晚餐。晚餐後,他把負責與聯絡陶邑商人的官員叫來,告訴他自己對陶朱公這個人有了興趣,要這名官員說說他所知道的陶朱公的事。剛才須賈大夫對太子提到過陶朱公,而陶朱公也的確是一個政商兩界都很有成就的人,所謂“為官則致公卿,為富則致萬金”,是天下人心中的偶像!但這名官員雖然負責與陶邑的商人聯絡,但卻對陶朱公的事蹟知之甚少,他所知道的那些事,太子一般也都知道。於是太子要他藉助陶邑的力量,為自己收集陶朱公的故事和文獻,特別是他經商方面的事蹟。官員應喏,告辭而去。

然後,他又分別找了兩名官員,讓他們各自去打聽白圭和猗頓的事蹟和著作。白圭和猗頓都與魏國頗有淵源:白圭曾經在魏國為官,而猗頓發家之地猗氏,就在安邑旁邊,那曾經是魏國的核心地帶。找魏人打聽應該能得到一些情報。

為著掩人耳目,太子又分別派了人去打探吳起、西門豹、李悝,甚至龐涓、孟軻等人的事蹟,好像自己只是對魏國的歷史和文化感興趣。他自己則每天抽出一些時間,輪流聽這些人彙報。結果,自然是吳起的著作收集起來最為方便。

秦太子的行為自然傳到魏國上層那裡。於是派使臣去詢問太子,為何要收集魏國這些重要著作。太子道:“臣聞之,秦法起自魏,經商君而西入關中。故願學也。”使臣回來後,信陵君請了一名博學的學士,專門到太子館驛授課。太子也不拒絕,也把他排到討論的範圍內,每隔幾天,就請來就教。信陵君等人見秦太子似乎真的只是熱衷於學習魏國文化,並無異動,也就漸漸鬆弛下來。

轉眼就到了夏天。糧食問題在這個物類豐茂的季節漸漸得到緩解。垣縣發來文書,那裡的基礎設施已經基本建好,但勞力嚴重不足,請大梁徵集丁壯數萬戶,前往垣城,以開礦山。大梁同意了這一請示,即從各縣徵募流民、贅婿,前往垣城。

魏國地少民眾,加之土地兼併嚴重,流民問題十分突出。所謂流民就是失去了土地的編戶民。沒有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