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幾邑(1 / 4)

胡陽回到自己的營中,感覺傷口火燒火燎的疼痛,比昨天似乎還重了。他覺得應該是沾了汙泥、浸了冷水的原因,也沒有在意,匆匆整軍而行。

胡陽的部隊多是傷員和輜重,行動比較緩慢。胡陽吩咐輜重上馱後先行。由於橋面不大,透過也比較緩慢。這兩三千人大約花了一個時辰才完全過橋。

王齕要承擔護衛中軍的任務,只是在中軍過了河之後,才安排過河。過河之後,各建制自行整隊,由公子繒、兵曹等引領,直往幾而去。

司馬靳按計劃,從鄰近的邑中找到一戶船伕,曾經幫人運過貨到邯鄲。據他說,從洹水順流而下,約半日可至黃河。再從黃河順流而下,半日而至漳水,再一日而至邯鄲郊外;若走滏水直入邯鄲城下,則還要再走一天。但一路順水,倒也好走。胡陽讓陳四領著五名秦卒坐船走一走這條路。陳四帶人出發了。

司馬靳讓人在周圍找去過秦地的商賈,但卻一直找不到。胡陽讓他們換種方式,問問鹽都從哪兒進貨?這些商賈從來沒有到過鹽池,也不知道安邑應該怎麼走:他們進鹽都是從朝歌進貨。從這裡南下的路徑,大家都知道的大道是寧新中-蕩陰-朝歌,然後進入南陽,這大體上是魏國的地盤。在它旁邊還有一條旁路:房陵-中牟,這是趙國的勢力範圍。問問這周圍最近的黃河渡口,大家倒也眾口一詞:幾城!不過寧新中的人都不怎麼走黃河,對他們來說,淇水更為重要,從黃河而來的貨物,沿淇水而北,比較方便。問他們到淇水的道路,原來就是通往朝歌或中牟的路。

零碎的反饋幾乎指向惟一的道路:幾邑。那裡是黃河渡口,只有透過它渡到黃河對岸才有希望。想南下走大道,就算過了安陽,蕩陰、朝歌、房陵、中牟都是難啃的骨頭。這裡的人,除了公子繒一行,別人都不知道幾邑是什麼樣。

午後,胡陽接到王齕的通報:王齕前鋒已經抵達幾邑附近。幾邑見為趙邑,形勢不穩,讓後軍迅速跟上。胡陽和司馬靳不敢耽擱,立即拔營,由軍使帶路,迅速向幾邑轉移。

從寧新中東往黃河一線,地勢低窪,加之河流縱橫,不斷泛溢,這片土地多為溼地,少有人煙。但在淇水和黃河之間,卻有幾片山地,為太行餘脈;這幾片山地周圍,地勢相對較高,比較乾燥,又臨近水源,是安居的好地方,故有人居住。最西北的一片山地最高、最大,就是幾邑。這裡南北兩山相距不到十里,南山最高,傳說商相比干為紂王所迫,曾逃往這裡,這座山被稱為相山。

幾邑原為魏邑,幾年前被趙奪取,趙國在這裡的防禦還沒有完全建立,王齕命全軍精銳為前鋒,由兵曹率領,快速突進,只半天就走了五十多里,越過蕩水,進入丘陵山地。這裡地勢較高,有大片森林,可以隱蔽。故兵曹讓先屯兵於此,帶人前往偵察。而這時,王齕的後部也已經走到蕩陰城東,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