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冶鑄左邑(1 / 3)

從大梁派來的工匠約有三百餘人,除冶鑄工匠外,凡建爐選礦,削磨打製……無一不備。由於垣縣邊遠,窮山惡水,來的人一般都是有家眷的,迫不得已離開大梁,為家人掙口飯吃。

帶隊的並不是那名使臣,而是兵庫的一名工師。為了迅速瞭解這群工匠的情況,張祿讓陳四立即率兵前往迎接。由於工匠有三百餘人,陳四就點了五百人前往,還帶上了垣城原來的一百士卒。張祿作為陳四的母舅,跟著陳四前進,對外只說是陳四的家臣,負責陳四的飲食起居。垣尉和芒未在家主持一切。

工匠們攜帶的器具甚多,行走很慢,一天只能走十餘二十里。陳四率領的六百士卒全部輕裝,快速前進了百餘里,迎到離軹道另一側的入口軹關只有五十里郫邵,與翻山越嶺而來的工匠們匯合了。工匠們三天走了五六十里山路,上山下山,已經累得腰痠背痛,擔負的器具比開始更形沉重。突然見有人來迎,一個個喜出望外。檢過節符,確認是大梁來的工匠和垣城派出的接應,兩下就在郫邵聚餐,休息一夜,第二天共同往回走。

有了士卒們幫助,工匠們的負擔輕了許多,臉上有了笑容,腳步也輕快了。工匠中那些性情活躍的,還和許多士卒交上朋友。問起為什麼說秦音?那些人回答說,因為我們就是秦人啊!引得周圍的工匠哈哈大笑。

工師是個性格沉默的人,平時不怎麼說話,但很明顯大家都從心裡服他——工匠們說,他的手藝很好,會的活很多。

張祿是個家臣的身份,平時不顯山不露水地跟在隊伍中走。秦人知道他是縣令的母舅,魏人見他佝僂著背,鬚髮斑白,滿臉風塵,好像一陣風就能吹倒,倒有過來照顧他的。張祿一會在前,一會在後,跟這個說幾句,跟那個扯個天,更多的時候則是在別人聊天時,他在旁邊跟著走。

陳四自然是和工師在一起。工師不愛說話,陳四也不怎麼打攪他,只在關鍵的時候扶一把,攙一下。但關鍵的話還是要說的,比如何時啟程,路上走了幾天,家裡都有什麼人,準備在垣城住多長時間,規定的定額是多少,如何計功行賞,何時將要受罰,等等。工師要言不煩,三幾句話就把這些問題解釋清楚了。

又走了六天,終於進入了垣城。工匠們被分散安排在垣城的官吏或士卒的民居內。縣府被安排了十人,縣尉家被安排了五人,其餘家裡都只有一二人。

安頓好工匠,陳四領著工師去尋找設場的位置。垣城平地極少,凡是平地的處所都住滿了人,這讓工師十分不滿:做工,特別是冶煉,既要遠離居民,又要有居民在附近提供後勤,最好離礦山不遠,而且最好在河流旁邊。要想滿足這些條件,以垣城小小的地盤,幾乎很難實現。

工師取出一幅圖冊,上面標明瞭垣城四周的已經開採過的礦區。這些位置好像十分機密,工師一名其他工匠都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