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上郡移民(1 / 4)

公大夫向張祿傳達了上郡守的意見,同意從上郡往河東遷徙人口,“惟在自願,不得強也。”張祿連連稱是。

要在廣大的上郡徵募人力,把立功者的名單送達,都不是一兩天能夠完成的任務。所以大家關注的重心還是修路。

安邑到皮氏和汾陰的交通從來就沒有隔絕過,長期的交通已經在原野上刻畫出道路的輪廓,只不過沒有加固、維護而已。張祿他們的任務僅僅是把已經存在的路線用夯土重新夯築,令其平坦、堅固,把溝溝坎坎稍稍墊高或填平。

張祿每天都出現在工地上,望著原野上延伸的道路,以及旁邊許多條被無數人踩出的道路,心中豪情萬千:如果能將這些道路完全加固,秦軍將透過這樣的道路迅速部署到各地,各級教令將迅速傳遞到各個縣,秦國的勢力將得到怎樣的加強!

公大夫每天和張祿一起巡查各處工地,張祿的指示都是透過他傳遞給各營的民工。皮綰和汾陰令主要負責後勤保障,也派出五百人的小部隊維持治安,這樣,上郡的民工就只需要安心勞作,不需要擔心盜匪和野獸的騷擾。

張祿和公大夫相處甚歡,張祿感覺這位公大夫是一個十分優秀的人才,具有很強的領悟力和執行力:他很快就熟悉了修建道路的全部工藝,並能認真加以貫徹,有時他的要求甚至比張祿還要嚴格。張祿和他開玩笑道:“大夫歸上郡,即可修道矣!”

公大夫道:“上郡之於道也,寧水!今日天旱,水流斷絕;他日暴雨,河水泛溢。若能以多水被少水,得利多矣!”

張祿道:“此禹所以浚百川,而通水利也,非吾之所能為也。”

公大夫道:“水火兩端,節則利,濫則害,其理一也。奈何得水之利,而絕水之害!”

張祿道:“大夫其將謀之!”

公大夫道:”臣雖屆不惑,其欲學之!“

兩部會合後,修路的速度大大加快。只用了七八天就修到安邑。

張祿一行在道路修通前,提前到達安邑,檢視安邑的建設情況。安邑令報告說,這一個來月,又有不少工匠來歸,現在安邑城中的工匠已經有了百餘戶。張祿問這些工匠,何以儘快恢復工作?工匠們都說,要先修復以前的工場。張祿檢視了已經破敗的窯爐,問工匠們,那些可以儘快修復?工匠們眾說紛紜。皮綰道:”臣當於皮氏請大匠主之。“

張祿道:”何時可至?“

皮綰道:”今道路已通,十日必至。“發了一個教令,讓驛卒傳達給皮氏縣丞,組織一批會修窯爐的工匠前來,工錢用鹽關給。

從安邑到解縣鹽池的道路不過五十里,這裡有大批鹽商通行,道路並不難修,只用了六七天的時間就修通了。當道路通到鹽池時,皮氏的工匠們也到了。解令讓鹽商們拿出一千斤鹽來,先給修路的民工每人一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