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逼獻魏齊(1 / 4)

秦王要平原君交出魏齊,平原君斷然拒絕,並否認魏齊在自己府上。秦王道:“是必欺也。寡人實知,魏齊乃在君府,又何拒焉!”平原君再三不認。秦王也不與他爭論,酒宴畢,直接派兵把守住平原君的住宅,令彼不得出入。平原君見秦王突然翻了臉,心中有些茫然,不知未來兇吉如何。

不久,秦王的使臣出了函谷關,直往邯鄲而來。呂不韋率領他的車隊,帶著大批從秦國採購的貨品,作為使團的一部分,也出關而來。兩者相加,令使團的規模達到一百五十乘之多,隨從五百餘人。呂不韋的家臣和庸奴,留下一半長駐咸陽,而補給呂不韋的,則是陳四手下的一批商界精英。未來邯鄲肯定將成為戰略重點,而由於邯鄲與咸陽相距遙遠,秦國在邯鄲的力量十分薄弱;這在長平之戰時,造成了不少誤判。以呂不韋為基礎,擴大秦國在邯鄲的力量,正是一個時機。

聲勢浩大的虞卿準備出發前往臨淄時,得到楚國的報告:安平君田單于陳城亡故,按照田單生前囑託,靈柩將送回齊國封地安平安葬。由於田單目前還掛著趙相的頭銜,在趙國有食邑,所以楚國也派使者到趙國報喪。準備使齊的虞卿也被委派代表趙王向齊王弔喪。

從陳到臨淄,最方便的道路就是從鴻溝入濟水,在淄水河口轉向南。除淄水一段外,沿途都可籍舟楫運輸。而從邯鄲到臨淄最直捷的道路是走陸路,越過黃河的兩個河汊,再沿濟水前進。在邯鄲通往臨淄的道路上,齊國建立了重要的邊郡高唐,其中,趙國從齊國奪取的聊、攝二城就是引發秦趙之爭的禍端。這裡距離濟水不過百里之遙。

打探到安平君起靈的日期,虞卿先從邯鄲出發,到達聊城,派人到濟水岸邊等候楚國的使團到達。濟水岸邊有一座比較著名的城邑阿邑,原來叫柯邑。由於聊城以東直到濟水的大片區域地勢低窪,又有黃河、濟水等多條河流,這裡在當時是一片片沼澤地,大雨後更是一片澤國,只有阿邑附近還適宜人定居。這裡是從陸路進入齊國的少數通道之一,也是濟水岸邊的一處商阜。但由於地方有限,糧食生產不發達,人口始終繁庶不起來。有一座小城,並無駐軍。

這一地處交通要道,但又比較偏僻的城邑,反而是搞外交的良好地點。虞卿的十來個隨從進入阿邑,與城主接上關係,城主立即派人向上遊探聽,不數日,打聽到楚國扶靈柩的船隊已經到達陶地的壽、剛。壽、剛二城是穰侯從齊國手中奪取的兩座城池,現在屬於秦國的陶地。楚國的使臣往齊國送靈柩,陶邑自然不會留難,還按秦律給予了糧秣。隨後就有信使飛報咸陽。

楚國並未將安平君的喪事報給秦國,秦國在陳的暗探得到這一訊息時,已經是楚國扶靈既將出發的時候。從陳到咸陽近兩千裡,山路崎嶇難行,咸陽得到訊息時已經在一個月以後;從陶邑發出的訊息也差不多同時到達。這時秦使和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