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秦軍撤退(1 / 4)

不戰而取頓丘後,芒申一面放出警戒,一面哨探頓丘人逃往何處。不用作過多的哨探,答案就出來了,這群人大約有千餘口,男女老少都有,還帶著車乘,目的地應該就是蕩陰。

蕩陰之於頓丘並不是標準的西北方向,只能算北偏西。出去追擊的楚軍只追出數里,就虜獲了數百人,基本把出城老弱婦孺都給虜回來了,逃走的只有精壯,以及家族中的近支——那些有權有勢的近支,有大量的車乘攜帶主要家庭成員逃跑,弱勢的遠支只能靠步行跟隨。

芒申最關心的是這些家族是如何和秦軍接上關係的,以及他們之間有什麼秘密協定,但俘虜回來的那些遠支老弱對這種核心機密完全不知情,無法提供有用的情報。

芒申一面命令隨從更多地審問相關人員,一面命人搜查官府和大族的宅院,希望能找到一些線索。但這種大海撈針般的查問,效果並不好,效率極低,幾乎不可能提供相關的資訊。

天亮後,一無所獲的芒申派人向朝歌和汲城報告,頓丘已經被秦人策反,魏國的官員已經不見蹤跡。楚軍被迫攻城,現在已經完全佔領了頓丘全城。由於有魏公子和魏軍一個營作見證,芒申不怕新垣衍他們不信。

在頓丘以北二十多里外還有一座城池,這座城池依託著另一座山丘。經詢問,那座城池叫邶城,據說是數百年前邶國的國都。這座城池理論上也屬於魏國。芒申派魏公子和魏營司前往招募,那座城很順從地開城了。芒申立即派魏營司帶著魏軍前往佔領,楚軍也派出兩千人“協助”。

魏公子則對芒申介紹,邶城以北還有一座名邑西河。這裡雖然沒有什麼堅城深壘,但卻是古夏都之一。夏和商一樣,不斷遷徙,西河是夏曾經落腳的區域之一。衛國的初封地可能也在這裡,直到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後,才遷徙到朝歌。而與魏國有淵源的是,這裡是孔子的關門弟子子夏講學的基地,而子夏是魏國開國之祖魏文侯的老師。子夏是西河教授,西河就成了魏國王室心目中的聖地。不過西河地處偏遠,又不是什麼交通要道,並無堅固的城池,魏國對這裡的投入的精力並不多,甚至沒有派人守禦。

佔領頓丘和邶城這兩座城池後,芒申緊張的心情稍稍放鬆下來:有兩城互為犄角,無論是防禦還是補給,暫時都沒有問題。芒申也是士子出身,他的父親芒卯是著名的謀略家,對各地掌故十分熟悉。邶城和西河芒申耳聞已久,現在聽說就在眼前,竟動了遊歷之心。

連續幾天,雙方軍隊都無動靜。秦軍沒有主動進攻,聯軍也只是不斷加固陣地,專心防禦。芒申遂以巡視邶城防禦為名,先到了邶城。

邶國是周武王封給商人遺民的國度。為了監視這些遺民,武王把自己三個得力的弟弟都封在邶國周圍,他對邶國的警惕之心亭不隱瞞。而相應的,邶國國都也不是什麼大城,方圓大約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uwa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